b体育网站官方登录·湖北电子、轻工行业平稳运行 两大产业年均增速将达5
来源:b体育网站登录 作者:b体育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5-20 08:41:37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湖北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轻工业是湖北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当前,这两个行业已成为湖北固根本、稳发展、利长远的重要支撑。

  从行业统计来看,2022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5亿元,同比增长20%;2023年1—9月,主营业务收入5845亿元,同比增长3.53%。轻工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9473.5亿元,同比增长6.8%;2023年1—9月,增加值同比增长5.6%。

  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是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轻工行业,重点是持续提升“三品”成效。湖北提出,到2024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6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5%以上;轻工行业规上企业营收力争达到11000亿元,年均增速5%左右。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着力解决“需求不振、外贸不稳、供给不优”等问题,保持行业平稳运行;轻工行业,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在食品制造、家电家居、造纸包装、日用轻工等领域,优供给、促消费,为全省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打好扩内需的组合拳,充分激发内需潜力。一方面,围绕传统大家电、健康食品制造等领域,推动技改和产品迭代升级;另一方面,围绕汽车、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领域,加快车载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医疗电子等智能化产品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加快武汉超算中心等数据中心与通信网络、云计算的协同发展;支持宜昌加快算力扩容,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

  用好促投资的关键招,促进投资有效增长。在项目建设上,加快推动中国信科智慧光网、长飞先进半导体、京山一道新能源光伏、海天调味品、欧派家居智能制造、元气森林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在产业转型升级上,用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对技改项目的跟踪服务,引导市州谋划、储备一批技改项目。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率先建设标准化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找准拓市场的突破口,全面拓展市场空间。指导轻工行业加强“一带一路”、RCEP地区市场研究,支持香菇、保健酒、乐器等优势轻工细分行业的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拓展国外市场,支持小龙虾、茶叶、淡水鱼等湖北特色产业带建设电商主播基地,打造多元化线上消费场景。

  练好保供给的基本功,提升行业供给水平。推动闪存芯片、光芯片、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充分利用湖北优势资源,如竹子、芦苇等非木资源,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建设,提高上游纸浆供应链稳定水平。

  跑出优生态的加速度,完善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推动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支持武汉都市圈在集成电路、光通信、新型显示等核心领域研制一批技术领先的重大产品;襄阳都市圈重点发展半导体、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等;宜荆荆都市圈重点发展电子材料、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以及智能家电、造纸包装、家居建材等。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湖北出台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对发挥科技在轻工业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寄予了厚望、提出了明确要求。

  湖北是科教大省,在轻工领域拥有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省农科院等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科研单位。当前,湖北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轻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为在鄂高校院所发挥所长、建功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舞台。

  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陈自才指出,要实现轻工业稳增长目标,除了努力推进重点行业壮大规模外,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关键之举。湖北在农副食品加工、健康食品制造、酒茶饮烟、纸制品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也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明显短板。为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建立完善轻工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快构建全省轻工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引导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上游攀登,实现轻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推进轻工产业科技创新必须多管齐下,远近兼顾。要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要把构建和完善高效能的轻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加以坚持,既要着眼长远打基础,更要立足当前见实效。

  “这是科技创新的本质要义和必然要求。”陈自才介绍,要立足改革出活力,建立完善务实、高效、管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创新的供需对接、校企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激发全省轻工产业的发展活力。

  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快推动稳增长落地见效的保障措施,下一步湖北还将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凝聚工作合力,完善政策保障,抓好政策落实落地。充分利用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数字经济新15条等,支持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认真贯彻落实降本减负、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惠企政策,营造行业稳增长的良好环境。此外,认真落实全省服务工业企业“破难解惑”、双联双百服务等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b体育网站官方登录 上一篇:好逛好买!第十四届轻工商品博览会大连开幕 下一篇:榆林市榆阳区:全力打造轻纺产业集群新引擎